咨询热线

010-68022247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介绍一下气体分析仪传感器维护的具体操作步骤

介绍一下气体分析仪传感器维护的具体操作步骤

更新时间:2025-08-31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34
气体分析仪传感器的维护是确保其测量精度、延长使用寿命及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核心环节。不同类型传感器(如电化学、红外、催化燃烧、热导等)的维护细节存在差异,但核心逻辑可归纳为“定期检查-清洁校准-状态评估-故障处理”四个阶段。以下是通用维护框架及典型传感器的具体操作步骤:
 
一、维护前准备:安全与工具就绪
 
在开始任何维护操作前,必须优先确保安全并准备好专用工具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传感器损坏或人员风险。
 
安全防护
 
若检测介质为有毒、易燃易爆气体(如硫化氢、甲烷),需先切断气体源,对分析仪及管路进行惰性气体吹扫(如氮气),防止残留气体引发危险。
 
佩戴个人防护装备(PPE):如丁腈手套(避免手部油脂污染传感器)、护目镜(防止液体或粉尘飞溅)、防静电手环(针对敏感型传感器)。
 
工具与耗材准备
 
基础工具:十字/一字螺丝刀、扳手(匹配分析仪外壳螺栓)、无绒擦拭布(如镜头纸)、压缩空气罐(清洁灰尘,压力≤0.3MPa)。
 
专用耗材:标准校准气体(浓度需符合传感器量程,如测氧传感器用99.99%氮气+20.9%氧气混合气)、传感器保护罩(若原罩破损)、电解液(仅电化学传感器需定期补充)。
 
设备状态确认
 
记录维护前分析仪的基础数据:测量值、零点漂移量、响应时间,便于维护后对比效果。
 
关闭分析仪电源,拔掉电源插头,确保设备完全断电(部分在线式分析仪需切换至“旁路模式”,避免中断气体监测)。
 
二、通用维护操作步骤(适用于所有类型传感器)
 
步骤1:传感器外观检查与清洁
 
打开分析仪外壳,找到传感器安装位置(通常有明确标识,如“O₂Sensor”“COSensor”),观察传感器外观:
 
若传感器表面有粉尘、油污或冷凝水:用压缩空气罐(保持10-15cm距离)轻轻吹扫,顽固污渍用无绒布蘸取少量无水乙醇(仅擦拭外壳,避免渗入传感器内部)擦拭,待完全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。
 
检查传感器连接线(如信号线、电源线)是否松动、老化或破损,若有需更换同规格连接线(注意正负极极性,避免接反烧毁传感器)。
 
检查传感器保护罩/滤膜(如防尘滤膜、防水透气膜):若滤膜堵塞、变色(如催化燃烧传感器滤膜被油污污染),需更换新滤膜(更换时确保密封,防止外界杂质进入传感器气室)。
 
步骤2:零点校准(核心维护环节,消除漂移误差)
 
零点校准是让传感器识别“无目标气体”时的基准值,通常每1-3个月进行一次(高浓度或高湿度环境需缩短至2周)。
 
将零点气体(如测有毒气体用高纯氮气,纯度≥99.99%;测氧气用无氧氮气)接入分析仪的校准接口,调节气体流量至传感器要求范围(通常50-200mL/min,参考设备说明书)。
 
启动分析仪的“零点校准”模式(部分设备为自动校准,部分需手动触发),等待传感器响应稳定(通常5-15分钟,直至显示值趋于恒定)。
 
确认零点值符合要求(如电化学传感器零点漂移应≤±1%FS),若不符,重复校准1-2次;若多次校准仍不达标,需排查传感器是否失效。
 
步骤3:跨度校准(确保测量精度,匹配量程)
 
跨度校准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气体校准传感器的测量上限,与零点校准同步进行。
 
关闭零点气体,接入跨度标准气体(浓度建议为传感器量程的70%-80%,如量程0-1000ppm的CO传感器,用700ppm标准气),调节流量至规定值。
 
启动“跨度校准”模式,等待传感器响应稳定(时间比零点校准略长,约10-20分钟),观察显示值是否与标准气体浓度一致。
 
若显示值偏差超过允许范围(如±2%FS),通过设备按键或软件界面调整“跨度系数”,直至显示值与标准值吻合,保存校准数据。
 
步骤4:传感器性能测试
 
校准完成后,需验证传感器的响应性能,确保维护效果:
 
响应时间测试:通入标准气体后,记录传感器从初始值上升到标准值90%所需的时间(如电化学传感器响应时间应≤30秒,红外传感器≤10秒),若超时则可能是传感器老化或气路堵塞。
 
稳定性测试:持续通入标准气体30分钟,观察显示值波动是否≤±1%FS,波动过大可能是气路泄漏或传感器内部元件故障。
 
恢复时间测试:切换回零点气体,记录传感器从标准值下降到零点值10%所需的时间,确保传感器能快速恢复基准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