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准气体分析仪时,需遵循国家/行业标准、计量技术规范以及仪器制造商的操作指南,核心标准围绕“校准方法、气体标准物质、计量性能要求”三大维度展开,具体如下:
一、基础计量与通用标准:规范校准基本原则
《JJF1001-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》:明确校准、标准物质、示值误差等核心术语,是所有计量校准的基础框架。
《GB/T27025-201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》:规定实验室进行校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,包括人员资质、环境控制(如温度、湿度对气体稳定性的影响)等。
《JJF1071-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》:指导各类气体分析仪校准规范的制定,确保不同仪器的校准流程统一。
二、针对气体分析仪的专用校准规范:按仪器类型细分
不同原理的气体分析仪(如红外、电化学、气相色谱法)有专属校准规范,核心包括:
《JJG635-2011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器》:适用于红外原理的CO、CO₂分析仪,规定了示值误差(≤±2%FS)、重复性(≤1%)、响应时间(≤15s)等校准指标,明确需用高纯度标准气体(如99.999%N₂稀释的1000ppmCO标准气)进行点校准。
《JJG365-2008电化学氧测定仪》:针对电化学原理的氧气分析仪,校准项目包括零点漂移(≤±2%FS/4h)、量程漂移(≤±2%FS/4h),需用标准氧气体(如20.9%O₂的空气、99.99%N₂)校准零点和量程。
《JJG700-2016气相色谱仪》:适用于气相色谱法气体分析仪,校准内容涵盖分离度、灵敏度、重复性,需用混合标准气体(如含甲烷、乙烷的标准气)验证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准确性。
《HJ1077-2019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-热脱附/气相色谱-质谱法》:针对VOCs分析仪,规定校准需用VOCs标准气体(如苯、甲苯的混合标气),要求相对标准偏差(RSD)≤10%。
三、气体标准物质相关标准:确保校准用气体可靠
标准气体的质量直接影响校准精度,需符合:
《GB/T5274-2018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称量法》:规定标准气体的制备方法,要求其不确定度≤1%(如100ppm的SO₂标准气,允许误差≤±1ppm)。
《JJF1343-2012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》:确保标准气体的量值溯源至国家基准,校准所用标准气需有证书(注明浓度、有效期、不确定度)。
四、应用场景相关标准:结合行业需求补充校准
在特定领域(如环保、医疗),校准需满足行业标准:
环保领域:《HJ194-2017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》要求废气分析仪校准后,示值误差需≤±5%,且需与国家环境监测网的标准方法比对。
医疗领域:《YY/T0759-2018医用氧气浓缩器》规定医用氧分析仪的校准需符合《JJG365》,且在10%~95%O₂量程内,误差≤±3%。
总结
校准气体分析仪的核心标准是专用计量校准规范(如JJG635、JJG365),辅以标准气体制备标准(GB/T5274)和通用计量术语标准(JJF1001)。实际操作中,需根据仪器原理和应用场景选择对应标准,同时确保所用标准气体具有法定计量机构出具的证书,才能保证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溯源性。